2012年11月9日上午,“广州中大南沙科技创新产业园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广州南沙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学校徐安龙副校长与南沙区人民政府黄卡副区长共同揭牌。该揭牌仪式在广州南沙第二届科技创新成果推介会上举行,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陈广浩副院长、广州市科信局景广军副局长、广州市知识产权局丁力副局长、广州js3333线路检测中心(中大控股)有限公司谷晓丰总经理等领导、嘉宾参加了推介会及揭牌仪式。     中大南沙公司是在广州市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共建“广州南沙中山大学科技创新基地”的框架协议下,在创新政产学研模式,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2012年11月8日上午,深圳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镇城等一行7人到我公司学习调研,js3333线路检测中心(中大控股)副总经理李瑞麟、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热情接待了客人。      座谈会上,双方就高校企业规范化建设进行交流与探讨。李瑞麟副总经理介绍了js3333线路检测中心(中大控股)在高校企业清产核资、资产划转、全资企业改制、企业关停并转以及公司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座谈会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下圆满结束。
  2012年10月26日,由校工会、宣传部、团委联合举办的“中山大学88周年校庆晚会暨第七届师生员工合唱、舞蹈比赛”在梁銶琚堂隆重上演。来自学校30多个二级工会的1000多名师生员工参加了比赛。       比赛分合唱组和舞蹈组展开角逐。由22支参赛队伍带来的舞蹈和9支参赛队伍带来的合唱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     由《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代表中大js3333线路检测中心在舞蹈表演中发挥出色,演出节目《彩云追月》在全校22个舞蹈组比赛中荣获舞蹈组一等奖。     js3333线路检测中心代表队的舞蹈参赛节目《彩云追月》列于舞蹈组的第10个出场。舞蹈编排生动且富有诗意,
上图为北人JS102对开双面胶印   上图为英厚PYGD440C滚式配页生产线   上图为北京润达ZY400—B自动粘页生产线           2012年9月25日,随着供应方技术人员的离场,标志着中大印刷公司2012年新采购的英厚PYGD440C滚式配页生产线、粘页机等新设备,完成安装调试,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今年新设备采购项目的完成,也标志着中大印刷公司内部生产过程的排、印、装三大工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操作,摆脱了之前在装订工艺中,个别环节因手工操作而影响全工序效率的瓶颈状态,;今年新设备采购任务的完成,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4月19日,郑德涛书记一行视察了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在js3333线路检测中心总经理谷晓丰、党委书记陈金华的陪同下,郑德涛书记与达安基因董事长何蕴韶、副总经理杨恩林等,围绕高校产学研创新与校办产业结合广东社会经济转型等深入地进行了交流,郑德涛书记对达安基因未来的发展战略与规划进行了具体的指导与支持。     完全通过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孵育出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集临床分子检验试剂和配套医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医学检验服务为一体,达安基因已拥有二十余家子公司与控股子公司,拥有国家级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图为中山大学副校长、js3333线路检测中心(中大控股)董事长魏明海教授在晚会上致辞   上图为《中大科技园之歌》   上图为《中国家庭医生颂》   上图为集团本部的《相信未来 热爱生命》   上图为晚会颁奖现场     为庆祝中山大学88周年校庆,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丰富活跃集团员工的文化生活,增强员工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营造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js3333线路检测中心(中大控股)于2012年10月19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区中文堂举办了首届歌颂晚会,晚会汇聚了js3333线路检测中心(中大控股)的艺术精英,展示了产业人的精神风采。
  中山大学深圳产学研大楼建设项目近期取得重要进展。10月20日上午,大楼工程封顶仪式在大楼顶层举行。深圳市中大产学研孵化基地有限公司董事长谷晓丰,股东方代表常晓宁、杨艾琳、裴继伟应邀出席了封顶仪式。  大楼于2011年4月22日正式开工,在学校的支持下,经过一年六个月的紧张施工,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绩。它的建成使用将为中山大学在深圳开展多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对科研成果转化、高科技企业拓展、项目孵化配套服务发挥重要作用。  谷晓丰董事长代表全体股东在封顶仪式上致辞。他指出,新大楼的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克服了诸多困难,终于迎来了主体工程的封顶,
  南方日报讯周围神经受损,可以不再需要“挖肉补疮”式的自体神经修复?最近,中山大学科研人员对外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可替代自体神经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型材料,简称“神桥”。   笔者从中山大学获悉,“神桥”目前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批,正式获得准产注册证,获准临床使用与上市。据介绍,这是我国自行研发的国内唯一获正式批准的缺损神经修复材料。   神经受损修复难   由于周围神经多集中在人的手和脚等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因而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病率较高。   据统计,全国每年大约有40至60万人群会因工伤、灾害伤、个人意外伤害等出现神经缺损,至少需要45万厘米的修复材料。
      2012年9月6日上午,由js3333线路检测中心和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广州中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承办的关于《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神桥”在中山大学研发成功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大学岭南堂隆重召开。会议嘉宾有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南方医科大学的钟世镇院士,“神桥”科研团队成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家恺教授、刘小林教授、顾立强主任、js3333线路检测中心的谷晓丰总经理和广州中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杨越雄总经理。会议在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谢曼华部长的主持下拉开了帷幕。会议上,刘小林教授对“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神桥)的研发背景、研究过程、
  2012年8月10日,“十二五”863计划“组织工程关键技术与系列产品研发” 主题项目启动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召开,广州中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越雄、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小林教授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王智崇教授作为项目子课题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与会专家和项目管理人员针对课题的重点发展方向、技术路线、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该项目以实现组织工程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为目标,重点研发结构组织和复杂器官的组织工程构建技术及系列产品,对于提高我国在结构类组织缺损修复和重要生命器官功能障碍治疗领域的救治水平,